唐代以后,“二王”父子的书法作品要么被毁、要么散落各地,魏晋正统笔法几乎要失传了。北宋建立后,宋太宗赵光义命臣子多方找寻、收进内府,并在淳化三年(992年)下令王著将内府所藏的200余件“二王”真迹,以及历代名家书法编修成册、摹刻上石,这便是《淳化阁帖》的来历。
图片
学界认为,淳化三年是书法史的重要节点,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。《淳化阁帖》的刊刻确立了王羲之“书圣”的地位,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。因此,有学者称赞《淳化阁帖》是“史上最震撼书法”“国家宝藏”。
图片
据赵孟頫记载,《淳化阁帖》完成后被皇室收藏,拓本则被赏赐给王公贵族和心腹大臣:“宋太宗……淳化中,诏翰林侍书王著,以所购书,由三代至唐,厘为十卷,摹刻秘阁。赐宗室、大臣人一本,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。后乃止不赐,故世尤贵之。”
图片
《淳化阁帖》总计十卷,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,第二至四卷为历代名臣书,第五卷诸家古法帖,第六、七、八卷为王羲之书,第九、十卷为王献之书,涵盖了200多件“二王”真迹,总计包含103人、420余件书法,涵盖甲骨文、金文、楷、行、草、篆、隶各种字体,洋洋洒洒上万字,时间跨度2000年。正因为这部法帖,古人笔法得以传承下来。
图片
宋仁宗时期,《淳化阁帖》毁于宫内大火,南宋时进行了修复、摹刻,完成后置于绍兴国子监,这便是“国子监本”。它也是目前内容最完整、摹刻最精湛、最接近母本的版本,相比于“泉州本”“肃府本”“懋勤殿本”更为真实可信。
图片
“国子监本”在清末时流入美国,被安思远秘藏。建国以后,经过数十年的沟通交涉,才将第九卷买回,如今是上海图书馆的“镇馆之宝”,另外九卷则藏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。2024年,十卷本的“国子监”《淳化阁帖》首次“合璧”,浙江大学出版社将之出版,售价高达数千元;而我们独家推出了10卷本的印刷版,价格只有其十分之一,但清晰度丝毫不减。
图片
临摹《淳化阁帖》是我们入古人门庭的一条“捷径”,以晋唐名家作品为核心,学习者可通过临摹掌握不同书家的笔法逻辑,而非局限于某一种风格。临摹时能直观感受书法风格的演变脉络,从魏晋的尚韵、唐代的尚法到五代的过渡特征,避免“只知单帖、不识源流”的问题。
图片
明代董其昌认为 “学书必从阁帖入”,认可其作为书法基础训练范本的权威性。对当代学习者而言,临摹此帖不仅能夯实笔法、结字功底,更能通过经典作品的浸润,理解传统书法的审美内核,是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优质临摹对象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,见此作如见原作,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